恶性肿瘤是我国居民第二位死亡原因。许多癌症在早期时症状表现并不明显,在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了,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被公认为是癌症防控最有效的途径。要想远离癌症,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预防,要多了解防癌的知识,警惕癌
症的早期症状,尽量做到早发现、早治疗。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了《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》。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恶性肿瘤的筛查方法:
一、肺癌
高危对象
年龄>40岁,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:
1. 吸烟≥20年包(年包指每天吸烟多少包乘以持续多少年,例如20年包指每天1 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),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;
2. 被动吸烟;
3. 有职业暴露史(石棉、铍、铀、氡等接触者);
4.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;
5.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。
筛查建议
1.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,建议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。建议尽可能使用64排或以上 多排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。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。基线ct扫描以后,根据病灶具体情况(形态、大小、边界等特征),建议至专科医院咨询具体下
一步诊疗计划;
2. 若检出肺内结节,根据结节不同特征,磨玻璃、亚实性、实性结节及多 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 ldct 复查。
二、胃癌
高危对象
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,均系高危对象:
1. 60岁以上;
2. 中度及重度萎缩性胃炎;
3. 慢性胃溃疡;
4. 胃息肉;
5. 胃黏膜巨大皱褶征;
6. 良性疾病术后残胃;
7. 胃癌术后残胃(术后6~12个月);
8.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;
9. 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;
10. 恶性贫血;
11.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家族史。
筛查建议
年龄>40岁有腹痛、腹胀、反酸、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,并有慢性胃炎、胃黏膜肠上皮化生、胃息肉、残胃、胃巨大皱褶征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,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。
三、肝癌
高危对象
男性35岁以上、女性45岁以上的以下任一人群:
1.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(hbv)感染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(hcv)感染者;
2. 有肝癌家族史者;
3. 血吸虫、酒精性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;
4. 药物性肝损患者;
5. 遗传性代谢病患者,包括:血色病、α-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、糖原贮 积病、迟发性皮肤卟啉症、酪氨酸 血症等;
6.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;
7.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。
筛查建议
1. 男性35岁以上、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;
2. 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 (afp) 和肝脏b超检查,每6个月筛查1次。
四、结直肠癌
高危对象
1. 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;
2. 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(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:大便习惯改变(便秘、腹泻等);大便形状改变(大便变细);大便性质改变(便血、黏液便等);腹部固定部位疼痛)的人群;
3.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;
4.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;
5.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;
6.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;
7. 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(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)患者的直系亲属,年龄超过20岁。
筛查建议
1. 符合高危对象1~5的“一般人群”筛查:
(1) 大肠癌筛查从45岁开始,无论男女,每年1次大便隐血检测 ,每10年1次肠镜检查,直到75岁;
(2) 76~85岁,体健者、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,可继续维持筛查;
(3) 85岁以上,不推荐继续筛查。
2. 符合6的“有大肠癌家族史”直系亲属筛查:
(1) 1位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(发病年龄小于60岁)、2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(任意发病年龄),40岁开始(或比家族最小发病者发病年龄10岁开始)筛查,每年1次fobt检查,每5年1次肠镜检查;
(2)有一级亲属家族史的高危对象(仅1位,且发病年龄高于60岁): 40 岁开始筛查,每年1次fobt检测 , 每十年一次肠镜检查。
3. 符合7的“遗传性大肠癌”家族成员筛查:对fap和hnpcc患者家族成员,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,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:
(1) 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,20岁以后,每1~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;
(2) 基因突变检测阴性者,按照一般人群进行筛查。
友情链接:
Copyright @2000-2019 曲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.
网站标识码:5303000067 地址:曲靖市麒麟区银屯路174号
值班电话:0874-3123106 滇ICP备19007298号 网站地图
技术支持:云南建功星科技有限公司
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357号